今年上海車展于本月23日舉行。這是上海車展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車展。在4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與會的參展商及展出的規模,尤其是科技巨頭以及供應鏈企業踴躍參加,這將是本屆車展有史以來最大的變化和看點。此外,以吉利、奇瑞、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也將是本屆車展中最為矚目的汽車“新頭部”。
從參展勢頭來看,可以用“世界汽車看中國,中國汽車看上海”來描述。環顧世界,現在除了中國汽車轉型成為全球汽車的風向標外,最為活躍的智能科技將由幕后走向前臺,預示著汽車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其次,上海對于汽車轉型所提供的從研發到制造的生態資源,包括人才在內,尤其是完備的服務功能和設施等,現已成為吸引全球汽車投資的熱土。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上海車展的熱度超出預期,撬動了世界汽車的神經。相較于歷屆,本屆有所不同,定位承上啟下,處在歷史新的轉折點。這既是對過往(四十年車展)的回顧,也是對前瞻的起點。就重視程度而言,本屆車展僅次于“進博會”。
那么,車展為何誕生于上海?有人問我。說來話長。我曾經用“百年汽車看上海,六十年汽車看長春,三十年汽車看安亭,十年汽車看臨港”來概括。車展對于上海來說,既是歷史,也是名片。如果從上海有開風氣之先的傳統的角度來看,車展誕生于上海只是水到渠成的一種必然,這就像上海生產汽車,研發汽車,基于消費和維修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這就像從外灘萬國建筑中衍生出萬國汽車一樣,不僅是車輪上的上海,還是中國汽車業萌芽的催化器,無論是眼界,還是理念,上海幾乎是與世界同步的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有一組數據可以作證。1901年上海首次進口汽車;1902年發放汽車牌照;1912年汽修配件業產生;1922年開始有公共交通;1928年出租車同業公會成立。這些數據表明,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在當時已經躋身世界繁華的國際大都會,其中最發達的要數私家車和出租車,其次就是汽車洋行,數量之多超乎想象。汽配專家張繼周曾在他的編著中介紹過,圍繞上海威海路汽車配件一條街,方圓不到3公里就有18家賣進口車的商行,其密度要遠遠超過今天汽車4S店和城市展廳。
基于這樣的市場和消費需求,1931年,上海舉辦過一次車展。這是當時由“中華道路建設協會”舉辦,旨在促進公路運輸現代機械化的應用。車展轟動,主要是有汽車巡游在造勢,顯得十分熱鬧。最出名的要數遼寧民生廠推出的載重車(由張學良資助),65匹馬力,載重4 頓,時速40公里。資料顯示,當時參展的汽車展品共計有60余輛。這在當時屬于規模很大的展覽,還派生出不少商業活動,這對于上海來說就像今天借助F1整出個汽車文化節一樣。從人文角度看,上海的眼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不少類似的“西洋鏡”被打開。據《上海汽車工業史》記載,截至1947年,上海擁有汽車牌照的自備車(私家車)就有9880輛。
基于這樣的歷史,車展誕生于上海并非偶然?;仡櫄v史,我們可以把沒有汽車工業基礎的上海三十年代的車展只能看作是商展的試水,況且留下的資料也不全,無法詳細考證,但可以粗略認為,這是開車展風氣之先的“西洋鏡”。不過,有一點不可小覷,當時上海是全國擁有私家車最多的城市是不爭的事實,在《上海汽車工業史》的記載中,當時上海私家車占到全市汽車保有輛(26800輛)的三分之一。
可以說,中國真正的車展始于上海,不僅有先例,還有城市發展的必然。1985年,這正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轉折點。首先,“”項目落地上海,上汽開始建設;其次,國家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再是,上海規劃30萬輛汽車城項目寫進“七五規劃”。
有鑒于此,上海車展應運而生,見證歷史,不僅順應了汽車行業轉變的響應,也是上海城市轉型發展的心聲,更是為汽車工業發展率先試水,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站在這樣的角度,回望歷史,瞭望未來,不論是汽車,還是時代,我們似乎又來到了新的歷史關口,無不為今年的上海車展充滿期待,不僅是國內還是國際,大家都堅信,汽車在當下仍舊是拉動經濟的火車頭。
點評
車展對于上海來說,既是歷史,也是名片。如果從上海有開風氣之先的傳統的角度來看,車展誕生于上海只是水到渠成的一種必然,這就像上海生產汽車,研發汽車,基于消費和維修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這就像從外灘萬國建筑中衍生出萬國汽車一樣,不僅是車輪上的上海,還是中國汽車業萌芽的催化器,無論是眼界,還是理念,上海幾乎是與世界同步的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